这回要给豆瓣点个赞,今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,开分都很及时。
当然,可能是因为口碑都很好。
猫淘水分太大、时光网没落,豆瓣几乎成了影迷唯一参考电影口碑的风向标。
排片占比靠前的几部电影,评分都不错。
稳居票房榜第一的《南京照相馆》豆瓣拿到8.5的高分,《长安的荔枝》早早就开出7.7分,目前位居季军的《戏台》也上了8分,而依然能占据11.8%的排片占比的《罗小黑战记2》,能“苟”在第四位也得益于好口碑,豆瓣评分8.6。
至于刚上映的《神奇4侠:初露锋芒》和几部国产电影相形见绌,豆瓣只拿到6.3分,上映第二天就“退居二线”了。
虽然这个暑期档依然没能驱走电影市场的寒意,这几乎是近年来最差的暑期档,甚至整个2025年都很让人悲观,至今票房过5亿的电影只有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一部。
但积极的一面是,市场越艰难各大片方越卷,上映的电影品质提升肉眼可见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7.7分还算公允,《南京照相馆》和《戏台》的评分,我不服。
先说《南京照相馆》,8.5分明显虚高,减掉1分勉强合理。
这部电影是不是很像《屠城血证》,以及评分7.4的《屠城血证》是不是更震撼人心在这里就不说了,毕竟不是一个年代的电影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有一个明显的对标对象,就是管虎的《八佰》。
两部电影都是战争题材、都是战争带来的极端环境下,聚焦小人物的生存状态。
甚至两部电影质感也很像,
因为操刀美术的都是林木。
所以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第一场戏,让我马上就想到了《八佰》,尽管一个是南京一个是上海。
同样的战争笼罩下的人间炼狱、相似的民众慌乱,飞机压低扫射、子弹乱飞、密集的炸点和爆破,两部电影都成功的营造战争氛围和压迫感。
但相信没人会否认,《八佰》战争场面更足、制作更精良、投资更大、对人性的挖掘更成功,电影里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求饶出逃的那段已成银幕经典。
但这样的高光表演,在《南京照相馆》里找不到。
《八佰》的豆瓣评分只有7.5。
回想管虎这部宣称自己是首部全IMAX摄影机拍摄的国产电影(其实用的是阿莱ALEXA 65),当时评分没飙到太高,是因为谢晋元的争议,有声音说电影“屁股坐歪”。
爱国情绪影响了豆瓣评分。
再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区别在于重心放在日军暴行、南京百姓努力求生存,并在开头巧妙的讽刺了一下守城军士出逃,屁股坐的很正。
同样是爱国情绪影响了豆瓣评分。
如果去掉情绪化对评分带来的影响,两部电影评分对调才算合理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虚高的豆瓣评分会助推电影票房往前走,在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是好事情。
但也有坏的一面。
既然将《八佰》里更多、更烧钱的战争大场面拿掉,取而代之的高举爱国大旗,就可以换来更好的口碑,甚至能换来更好的票房,那何必花那么多钱呢?
在《南京照相馆》之后,可能再也看不到《八佰》那样的电影了。
接着再说陈佩斯的《戏台》。
豆瓣8.0分,折射出的是豆瓣文青“崇洋媚外”的双标,和女性主义当道的病态舆论环境。
你说《戏台》拍的好,他们说这不像电影太像话剧。
但是明明直接就是话剧、且是独角戏的《初步举证》豆瓣拿到9.5分啊!我很想知道给这部作品打五星的人,给《戏台》打了多少分?
而22年前妮可·基德曼的《狗镇》也拿到8.4分,高于《戏台》。
是因为《初步举证》是高举女性主义?所以《戏台》里六姨太的设定都被骂,男女对立已经烧到电影圈了?
还是因为《初步举证》探讨的是英国的司法制度,比我们自己的京戏和小人物求生的呈现更高级?
还是在他们眼里,外国电影就是要比国产电影高贵?
对于大部分电影,8.0分都是很高的分数,但这个分数给到《戏台》,实在令人心寒。
这部电影是陈佩斯十年努力的凝结,同名话剧演出了300多场,所有的人物、桥段、表演都反复打磨之后做成了这部电影,豆瓣文青们实在没能给出公平的评价。
电影口碑会公平的影响每一部电影的票房。
这个暑期档,《戏台》受限于题材是最难的一部电影,上映第二天排片占比只有13.1%,远低于《南京照相馆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本来寄希望于好口碑、高评分可以让《戏台》走得更远,我对它的评分预期是8.5以上,现在这个分数,会让电影后面的路更难走。
长宏网-股票杠杆公司-场外配资平台-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