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本报记者 王辉
近期A股市场量价齐升,上证指数已创下年内新高。从私募业内的投资动态来看,不少机构判断“趋势性行情”已然到来。私募备案数量激增、机构仓位高企、融资余额维持高位,各种“抢跑”迹象明显。市场参与热情明显提高,增量资金悄然涌动。
增量资金蓄势待发
支撑趋势性行情启动的资金基础是否坚实?在居民存款高企且利率下行的背景下,A股能否吸引更大规模的增量资金?
当前多项与A股市场相关的资金信号颇为积极。第三方机构私募排排网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6月共有1100只私募证券产品完成备案,为年内单月次新高水平;上半年备案产品总数达5461只,较去年下半年增长逾100%,市场参与热度显著提升。
仓位数据同样显示主流机构对于后市预期较为积极。前述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,截至6月27日,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高达79.96%,处于今年高位区间。其中,66.06%的机构仓位处于重仓或满仓(大于八成)状态,21.35%的机构仓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(五成至八成),近九成头部私募股票仓位维持在五成以上。与此同时,公募基金亦保持高仓位运作。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截至7月4日,国内公募权益类基金整体仓位为92.44%,虽环比微降,仍处历史中等偏高水平。
与此同时,市场风险偏好也持续升温。6月9日至7月7日,A股融资余额持续超过1.8万亿元,处于近两年高位,场内做多情绪可见一斑。
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直言,当前资金维度的数据已能支持趋势性行情启动。“近期A股量价齐升,成交额同步放大,显示增量资金入场,市场参与度持续提高。”宝晓辉乐观判断,在利率下行的影响下,A股市场具备承接居民储蓄转移的巨大潜力。“最近十几年的历史经验显示,当资金面扩张而房地产市场表现相对不尽如人意时,资金往往倾向于涌入资本市场,2007年与2015年两轮市场大行情均遵循此逻辑。”
云脊资产总经理梁力表示,2022年以来,中国居民储蓄年均新增规模持续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。随着利率下行,长期国债收益率已低于沪深300指数与恒生指数的股息率,资产再配置成为大众的现实选项,“若股市出现阶段性趋势性上涨,很可能吸引储蓄资金大量流入。”
百亿级私募银叶投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认为,长线机构增仓为上半年行情提供了显著助力。政策面上,“长钱长投”机制逐步完善,公募、保险、社保、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在政策引导下有望持续流入。“在低利率环境下,未来两三年或有更多储蓄资金借道理财、基金进入股市。增量资金、投资者信心与市场行情相互支撑,市场并不缺乏上涨潜力。”
A股具备长期向上基础
在内外部与A股运行相关的重要因素中,哪些因素值得投资者对A股长期趋势性上涨抱以乐观态度?市场行情进一步深化演绎,是否还需要新的催化因素?
银叶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,尽管2025年以来的外围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存在,但中国软硬实力持续增强正被全球投资者所逐步定价。从年初的“DeepSeek时刻”到风靡全球的中国潮玩,再到创新药领域的突破,中国资产重估的广度正在扩展。困扰市场多年的地产调整周期,也已逐步探明底部。
“中国实力的崛起,正从低廉成本的制造业优势升级为‘工程师红利’与‘创新红利’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不断涌现的引领全球的优秀产品与企业,是支撑我国资本市场长期走强的深层逻辑。美元降息周期启动、人民币资产基本面企稳、国内结构性刺激政策出炉等因素,均有望成为下半年股市的重要催化力量。从中长期看,中国经济实力增强、资本市场制度完善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,是中国资产持续走牛的根本原因。
此外,明泽投资创始人马科伟列举了一些积极信号:美联储降息背景下,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维持宽松流动性,无风险利率下行,提供了良好资金环境;人民币汇率走强、经济基本面企稳及海外扰动风险边际改善,共同支撑市场。但他同时提醒,经济向好的持续性需要数据验证,消费复苏与企业业绩增速需更广泛层面的确认。整体而言,“政策稳定性和投资者预期改善是A股长期向上的基础”。
从趋势性行情发动的催化因素来看,梁力补充说,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,还有赖于投资与消费的再平衡。近期决策层强调的“反内卷”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消费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效果,相关政策还需更大力度推进。
均衡配置 把握机遇
面对增量资金与持续累积的积极因素,当前私募机构会采取怎样的布局思路?
马科伟表示,将秉持“战略乐观”与“均衡持仓”的思路,构建“红利+科技”的组合。一方面关注回调充分的科技成长与高端制造核心资产,如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、新一代通信技术、金融科技等方向;另一方面配置低市净率的高股息资产以提供安全边际与稳定收益。对于港股市场,他判断南向资金的投资偏好可能会持续“以红利为主”,在金融创新驱动与海外资金回流的基础上,“港股科技相关板块或有望迎来数年的上行期”。
宝晓辉称:“当前市场下行风险有限,可持续保持中等偏高仓位,既避免踏空,又预留一定的应对空间。”在组合配置上,将聚焦科技与消费主线;与此同时,估值偏低的有色板块也存在修复机会。对于港股市场,将重点关注高股息的金融、能源板块。从防风险角度来看,宝晓辉认为,前期股价经历大幅拉升、估值偏高的少数板块,需持续关注业绩指标并与之对应的投资逻辑进行验证。
此外,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提醒,投资者要关注板块与风格轮动的机会与风险。在A股市场方面,可聚焦政策支持与基本面改善的科技成长方向(人工智能、新能源车、创新药)及高股息资产(电力、运营商)。在港股市场上,能源、电信等红利板块及低估值科技龙头的投资机会相对更优。
从策略应对角度来看,百亿级私募重阳投资的基金经理赵阳进一步表示,当前中国资产全面重估尚未启动,结合估值来看,与欧美市场对比仍然“比较便宜”。在宏观经济有待进一步复苏、资产欠配的情况下,优质权益资产未来大概率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,下半年A股、港股市场有望呈现“指数进一步震荡拉升但市场结构有所分化”的态势。
责任编辑:屠欣怡
长宏网-股票杠杆公司-场外配资平台-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